为系统总结2025年上半年科研工作成效,明确下半年科研任务方向,凝聚全校科研力量,助力学校申硕与学科建设,9月24日,我校2025年度下半年科研工作大会顺利召开。副校长尚钢、副校长贾丽霞、校长助理李沛武、校长助理尹娜娜、科技产业处处长曾剑平、科研处副处长黄伟、人事处处长曾冬秀、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处处长甘文出席会议,科技产业处全体成员、各学院分管科研副院长、学科带头人、高层次人才及科研骨干教师参加会议。会议由曾剑平主持,围绕科研成果复盘、任务部署、经验分享及服务优化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。

会上,曾剑平首先对2025年上半年全校科研工作进行全面梳理。在课题立项方面,我校延续优势,连续三年保持全省民办高校立项率与立项数双第一 —— 贾丽霞副校长牵头立项教育部学科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重大课题,江西省规划课题立项数达8项,更实现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“零的突破”,打破学校多年在该领域的空白。
平台建设成果同样亮眼。我校首次申请南昌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即获成功,在全市70余所申报高校中脱颖而出;南昌市重点实验室、教育部思政创新研究中心课题等平台与课题的获批,填补了学校在相关领域的科研空白。横向科研经费增长势头迅猛,截至会议召开时,横向科技经费已达1300万元,较前期统计增长200万元,彰显学校服务产业发展的科研实力。
成果转化与学术产出方面,全校已发表高水平论文17篇,其中 4 篇为SCI收录论文;获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1 项,实现该奖项的重要突破。不过,会议也客观指出当前短板:C刊发表数量不足、部分学科立项“帽子”竞争力弱、成果转化金额待提升等问题,为后续工作指明改进方向。
针对下半年科研工作,曾剑平明确“查漏补缺、冲刺攻坚”的核心思路,围绕关键指标提出硬性要求与具体举措。在经费目标上,要求11月前完成横向科技经费1600万元,力争超额完成任务,科研处将联合各学院院长、分管副院长建立“紧盯机制”,确保任务落地;在成果转化上,将重启专项动员,推动各学院盘活现有科研成果,落实开学初下达的转化任务。
课题申报方面,科研处将重点推进三大方向:10月启动南昌市人文社科课题申报,由科研处专人负责统筹;针对国家思政专项、艺术规划等特色课题,组建“马列学科攻坚组”“跨学科申报组”,规避“非优势领域盲目申报”问题;同步梳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、文化遗产专项、后期资助项目等申报渠道,引导教师“避开独木桥、拓宽申报面”,尤其鼓励结合红色基因传承、艺术基金等学校特色领域申报。
此外,科研处还将联合各学院开展“学术能力提升行动”,邀请期刊主编、科研专家开展申报书撰写指导、论文发表经验交流等活动,强化“学术共同体”建设,推动科研指导常态化、精准化。
黄伟作了下半年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的工作布置,下半年联合体将以“补短板、强优势、优服务”为目标,联合各学院做好两项重点工作:一是9月29日对接香港理工大学开展技术交流,组织科研骨干参与798工作室、服饰博物馆等平台参观;二是10月11日推荐专家参与南昌市科技局技术路演,展示学校科研成果。
会议特别设置“科研经验分享”环节,时尚传媒学院闵媛春博士以自身经历为例,从选题、申报书撰写、时间管理、心态调整四个维度分享科研心得。她强调,选题需“紧扣指南+前沿热点+自身优势”;申报书撰写要“逐点对标、细节为王”,不仅需明确研究方法的具体实施方案,更要注重格式美观;面对科研压力,需保持“求其上得其中”的高标准,同时通过“提前打磨申报书”“多向专家请教”提升成功率。
贾丽霞副校长从科研工作者视角提出六点建议:一是 “脚踏实地,忌好高骛远”,遵循课题进阶规律;二是“安于寂寞 ,忌急功近利”,重视前期成果积累;三是“低调谦虚,忌嚣张跋扈”,提升学术交流中的情商与礼仪;四是“持之以恒,忌盲从异变”,聚焦主线研究方向;五是“善用资源”,如利用江西省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平台弥补设备缺口,吃透科研经费管理细则;六是“服务产业显特色”,围绕江西纺织服装产业的“设计短板”“印染绿色转型”等痛点开展研究,实现科研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。
尚钢副校长在讲话中强调,科研工作是学校申硕与学科建设的 “生命线”,学科建设五大要素即方向、队伍、平台、项目、成果的核心均依赖科研实力。为保障科研工作高效推进,学校将重点构建 “520 科研服务生态”—— 以“机关服务科研人员、全员支持科研发展” 为核心,要求机关与学院办公室树立“主体观、服务观、敬畏感”,将科研人员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主体,避免“盖章式履职”;同时,学校将优化科研激励政策,为青年科研人员开辟“破格晋升通道”,配套科研助理岗位,切实为科研人员减负增效。
此次大会的召开,不仅明确了下半年科研工作的“任务书”与“路线图”,更凝聚了全校科研力量的共识。科研处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,持续优化科研服务、搭建协作平台,推动全校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,为学校申硕成功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研动力。